近日,73岁的许先生在中山爱尔眼科医院成功接受了一种名为“高强度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(UCP)”的创新青光眼治疗术。术后复查显示,其左眼眼压已稳定控制在13mmHg的理想水平,长期困扰他的眼压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。此次手术的成功,标志着在难治性青光眼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,也为广大深受青光眼困扰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、更精准的治疗选择。
四年困扰,老人与“隐形视力小偷”的漫长斗争
许先生被诊断为“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”已有四年有余。这种被称为“视力隐形小偷”的眼病,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,却在悄无声息中一点点侵蚀着他的视神经。许先生回忆,虽然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降眼压药水,但眼压控制情况时好时坏,频繁的滴眼药水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生活负担,并且他始终担忧着长期用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。
“医生常说,青光眼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保住现有的视功能,阻止视野继续缺损。但我最怕的就是哪天药水不起效了,眼压再次失控,那离失明就不远了。”许先生道出了许多青光眼患者的共同忧虑。当得知一种名为UCP的新型微创治疗技术可能为他带来转机时,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。
精准“狙击”,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实现青光眼治疗革新
面对许先生的情况,中山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专科团队经过严谨评估,认为其左眼适合并推荐了“高强度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(UCP)”。
主刀医师刘浇艺主任介绍,传统的手术方式,如小梁切除术,虽然有效,但属于“开刀”手术,创伤相对较大,术后恢复期长,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风险。而UCP技术则是一种革命性的“无切口”微创治疗方案。
“它的原理就像‘隔山打牛’,”刘主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,“我们通过眼外的超声发射器,将高强度超声波精准聚焦于眼球内负责房水生成的‘工厂’——睫状体。超声波产生的热能,可以精确、定量地作用于目标区域,减少房水的生成,从而从源头上降低眼压。整个手术过程没有手术切口,不破坏眼部结构,具有极高的安全性。”
手术过程仅耗时数分钟,许先生全程无明显痛感。术后第一天,他的左眼眼压便从术前较高的水平显著下降,并在后续复查中稳定在13mmHg的满意范围内。
技术福音:为复杂青光眼患者提供全新“武器”
刘主任表示,UCP技术的引进,为临床医生应对各类难治性青光眼提供了新的“武器库”。尤其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、无法耐受或不愿长期使用药水的患者、经历过传统手术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。
“对于像许先生这样需要长期、有效、安全地控制眼压的患者来说,UCP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项和巨大福音。”刘主任强调,“它不仅能有效降低眼压,其微创的特性也大大缩短了恢复时间,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和心理负担,显著提升了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。”
专家呼吁:战胜青光眼,早筛早治与技术创新并重
尽管UCP等技术为青光眼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,但刘主任也郑重提醒公众,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,因此防治的关键依然在于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。
刘主任特别提醒,早筛早治至关重要。他建议,40岁以上人群、有青光眼家族史者、高度近视或远视患者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、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,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,尤其是包含眼压、眼底和视野的青光眼筛查。以下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,尤其是包含眼压、眼底和视野的青光眼筛查。
“技术创新是为了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,为患者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。但守住视力的第一道防线,永远是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定期的专业检查。”刘主任总结道,“我们希望许先生的成功案例,能让更多人了解现代眼科医学的进步,也让正在与青光眼斗争的患者们知道,他们有了更多、更好的选择来守护光明。”
如今,许伯定期返院复查,眼压始终维持稳定。他计划着用这双不再受眼压困扰的眼睛,去享受更多晚年生活的乐趣。他的故事也向病友们传递着积极的信号:勇于接受并采用前沿医疗技术,是打破疾病枷锁、拥抱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一步。
撰文:雷晓霞